今天的趣事,来自一位朋友——他是一名物理老师,兼具智力输出与“赚钱天赋”。最近我们聊天,他不经意地提到:“我这两天接了个课外辅导的活,日薪1400。”我当场差点把手机吞了:“你这是教物理,还是在加速宇宙膨胀?”
这年头,1400元的日薪,不是天选打工人就是拥有了某种超能力。于是我追问了一句:“你到底教的是初中物理,还是量子力学?”
他笑着说:“都不是,我就是按力学知识辅导学生,让他们别在考试中‘自由落体’。”
朋友是个很靠谱的物理老师牛顺网,有教师资格证、扎实的基础知识、丰富的授课经验,还特别擅长把复杂理论讲得通俗易懂。什么动能定理、电磁感应、万有引力——到他嘴里就像在讲段子,学生听得津津有味,家长看得泪流满面(主要是感动:孩子终于愿意学物理了!)。
那么,问题来了:日薪1400,真的合理吗?
乍一看,这个数字确实“冲击力很强”。毕竟许多上班族辛辛苦苦干一个月,税前才过5000。而他一天就1400元,这还不包括额外的补课、交通补贴和家长红包(当然这是开玩笑的)。
展开剩余58%但当我们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时,会发现这1400元背后,其实藏着极高的“隐形成本”。
首先,是知识的积累。朋友大学专业就是物理,毕业后一直在教书牛顺网,十几年如一日钻研教材、研究考纲,甚至连假期都在思考“如何让电场更有趣”。这1400元,不只是一天的工作,更是他过去十年学习与教学经验的沉淀。
其次,是精神强度。别以为辅导课轻松,那些冲刺中高考的学生,个个情绪紧张、问题密集。朋友一节课下来,嗓子冒烟、脑子发胀,甚至要对每一张试卷做“战术复盘”,比我周会PPT还卷。
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:他是自由职业者,没有社保、没有假期、没有“稳定工资”。今天有人找上门,能赚1400,明天没课可能连1毛都没有。他得不停地接课、谈家长、比口碑,靠实力吃饭、靠信誉续命,远比我们这种“公司发工资”的人更有危机感。
于是我明白了:这1400元,不是轻松赚的,也不是“教一教题目就到账”。而是一个用知识变现、用能力说话、靠时间堆出来的“价值标价”。
我们不能简单地用“羡慕”或者“夸张”去看待这类高日薪现象。因为从辩证的角度来说,“收入”从来都不是公平的起点,而是综合了能力、资源、机遇、风险等多重因素的结果。
我依然为他高兴,因为他在用自己的方式,在知识与价值之间,找到了一种良性的循环。他并没有躺赢,而是在知识世界里全力奔跑。
最后,我调侃他:“你这1400的日薪,是不是可以考虑来我们公司讲物理,让我们这些社畜也感受下牛顿三大定律怎么改变命运?”
他说:“只要你真心想听,我可以打个友情折扣,1200。”我当场开始复习欧姆定律,谁知道以后能不能靠它跳槽。
发布于:日本信投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